【台灣論壇】擱置統獨維持現狀開展未來◎孫慶餘。
2004-05-22

如果不從極統極獨的要求來解讀陳水扁的520就職演說,而從最務實可行的角度看,這篇演說確實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最高層次文獻,可以用「擱置統獨,維持現狀,開展未來」12字形容,充滿了文明成長及社群和諧(多贏)的不凡智慧。

選舉是政治上的「物競天擇」,符合博弈理論的「零和遊戲」。但包括選舉在內的民主制度設計,卻是以正義(即「人擇」)為原則,也就是全體皆贏的「非零和遊戲」:即便對「贏者全拿」的勝選者,也預做了相對救濟設計,如政府內制衡、朝野制衡、輿論制衡、任期制度,更不必談其他法律救濟了。

遵循法治信任司法

因此,一個偉大的民主國家就是在設計良好的「零和」與「非零和」之間重複進行「創造性失衡」及「再平衡」的那種。

「零和」的競爭使社會不致成為一灘死水,永遠新陳代謝,活力充沛。「非零和」的救濟則使贏者與輸者「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所得未必沒有所失,所失未必沒有所得,國家及人民整體因此得益;而且無論輸贏任一方,3、4年後都需再次接受選民檢驗,其中最關鍵的「大位」更有任期限制,以便一人不會長期獨霸,破壞社群和諧及文明成長。

以上便是陳水扁就職演說中關於320大選的智慧總結。陳水扁呼籲:「遵循法治、信任司法是解決爭端唯一的路。如果因為一次選舉而推翻了人民對民主法治與司法獨立的信任,最後只會導致全民皆輸的結果。」全民皆輸就是與民主制度設計背道而馳的叢林世界法則,是動物界而非人類社會的達爾文主義,也就是只有「零和」而無「非零和」的世界。

陳水扁如此闡釋民主:「激烈的競爭可以對政治人物有最直接的檢驗和啟示,……並且因此而反省改進。」「民主選舉的結果,不是成王敗寇的結局,更不應該演變為民眾之間的對立。……負責的執政黨及忠誠的反對黨,都代表國民意志的一部分,也都是國家人民的政治資產,不管扮演執政或在野的角色,都是人民所賜與的一個機會,也是一個責任。」民主政治的核心精神完全在此。所謂「正義原則」,所謂「非零和遊戲」,也正是指此。

而關於族群(或社群)認同問題,陳水扁也觸及以往不敢碰觸或片面碰觸的要害地帶。「不同族群或許因為歷史記憶與民族情感,而有認同差異,但是從此應該相互包容,用心理解。過去威權戒嚴時代,曾經存在族群地位的不平等和語言文化的壓抑,但除了極少數當權者之外,所有的族群都是相同的受害者。」「台灣是一個多數移民的社會,不是少數殖民統治的國家,沒有任何一個族群應該背負莫須有的歷史包袱。在今日的台灣,不管你出生在廣東或台東,不管我們的母親來自越南或台南,每一個人都擁有相同的地位和尊嚴。阿扁認為,不管是認同台灣或認同中華民國,其實都是相同的「歸屬」。

章念馳同時表示,在一觸即發的兩岸關係面前,520講話有所節制,有所承諾,「對這些進步我們應該歡迎」;當然中國方面也「不至於天真地認為一切危機已經過去,兩岸已雨過天青」。

族群多元國家一體

族群情結是不應該存在的,因為今日的台灣,人人地位平等(某些「國家安全」的把關,絕非意味不平等);認同差異也是應該相互包容理解的,因為台灣是多族群及多數移民的社會。這種社會,沒有一種族群價值凌駕另一族群價值,也沒有一種文化或地緣優於另一文化或地緣,因此,「認同台灣或認同中華民國都是相同的歸屬」。

換言之,認同台灣也對,認同中華民國也對,二者是可以互換,或縱使不能互換,也是等值同構的。「族群多元,國家一體」的「美好完整圖像」正是陳水扁對族群馬賽克的美好定位。透過該一定位,族群情結及認同差異即將被超越,也必然被超越。

這使人想起上世紀美國《大熔爐》一劇的話:「在這個偉大的熔爐中,所有種族得到熔化與重鑄……這裡,你站在50個群體之中,帶著50種語言,或許50種血緣的敵意。但你的世代家仇又算得了什麼,都和你一起進入了這個熔爐!」種族結構複雜無比的美國尚有這種美好圖像,何況族群及認同差異遠為單純的台灣!(明日待續)

.....2004-05-22【台灣日報】

   

 
   

【探針】馬英九的算盤打得過來嗎?◎金恆煒。...  2004-05-22
修憲案民進黨團籲勿表決,期盼立院儘速通過國會改革王金平...  2004-05-22
呂秀蓮出訪力爭過境美東,陳唐山指駐美代表處積極斡旋並未...  2004-05-22
華盛頓郵報:扁繞著獨立邊緣走。...  2004-05-22
華爾街日報:扁為台灣療傷。...  2004-05-22
日本產經:展現誠意柔軟身段,高度肯定籲北京重視台灣主流...  2004-05-22
改造國會聯盟促增加不分區立委。...  2004-05-22

台灣日報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傳真:(02)23516799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  訂報救台灣:訂閱單  

本網站全部圖文係版權所有,非經本報正式書面同意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