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評論】萊斯上任國安、外交更強勢,—解析美國務卿易將的政治與政策意義◎王景弘。
2004-11-19

美國國務卿鮑爾宣佈辭職,布希總統提名國家安全顧問萊斯接任。雖然鮑爾說他本來就計劃只做四年,但以他過去四年既未能以外交手段解決伊拉克問題,復未能團結更多重要國家支持美國對伊拉克用兵,反而與國防部鷹派勢力多所分歧,他辭職而國防部鷹派勢力未動,顯示布希總統第二任將更強勢執行他的國家安全及外交政策。

鮑爾出身軍旅,當過國家安全顧問,也以參謀首長聯席會主席身分,指揮一九九一年波灣戰爭,將伊拉克逐出科威特。但他出任國務卿,受國務院官僚體系包圍,被列為布希政府的溫和派。他任上四年,既未整頓也未領導國務院貫徹布希政府政策,反成國務院慢條斯理,寧受歐洲國家擺佈的多邊主義代言人,挑戰以國防部為中心的鷹派勢力。 他所領導的國務院對「九一一」所造成的衝擊,和美國國家安全的新情勢,並未能領會,其遷就與拖延作風,深為布希所不滿,而國務院也成抨擊布希伊拉克及中東政策的主要源頭。

鮑爾擔任布希的國務卿,有他的短處:他並不是布希的親信內圈。他在雷根與老布希政府任要角,但與小布希關係遠不及副總統錢尼、國防部長倫斯斐和國家安全顧問萊斯與布希關係之接近。

鮑爾溫和布希不滿

國務院的功能與性質,使他在處理危機上習於慢動作協商,避免獨斷獨行的「片面主義」,這便和國防部急於在美國境外對恐怖主義作戰的想法相衝突。他不喜歡出國訪問,未能經常與美國友邦元首、外交部長晤面,建立密切工作關係,再加上歐洲新起政客也以挑戰美國片面獨斷主義為樂事,鮑爾雖受國務院內部及國際社會的稱道,卻難見有所作為。

接替鮑爾的萊斯是學者出身,諳俄文,研究美國與舊蘇聯關係。她並未被列入鷹派,而是傳統的務實派。但她深切瞭解布希的外交、國家安全想法,也深獲布希信任。她能感受到「九一一」對美國國家安全所賦予的新意義。她雖然未必完全接受鷹派的想法,但她比鮑爾更能接受美國在國家安全事務上的獨斷獨行「片面主義」。

既然布希認為大選結果,顯示美國選民對他國家安全議題的認可與支持,萊斯到國務院的任務便在整頓這個官僚體系,使它聽命白宮,執行布希政策。有些民主黨國家安全事務官員懷疑萊斯有此能耐,因為他們認為萊斯在國家安全顧問的位子上,並未能妥善處理國務院與國防部之間的意見紛歧,向布希提出可供選擇的建議,到國務院如此龐大機構,要有效掌握並不容易,久而久之,也可能受本位主義之累。

以萊斯與布希關係之接近,她要反映國務院的看法,自比鮑爾方便和直接。她的接班人是現任國安會的副手哈德雷,這也使她的處境比鮑爾優越。但她如果不按鷹派所掌握的布希政策執行,而是依國務院本位主義辦事,她所面臨的仍是國安主流的鷹派勢力,和在國安事務上具有重要發言權的副總統錢尼。

萊斯務實白宮信賴 國安系統的鷹派勢力,主要是所謂「新保守主義」人物,一些原來屬民主黨,但不滿其外交、國防軟弱,轉而投入共和黨的知識分子,他們有的在政府居要津,有的在智庫、學界及政府的顧問委員會有重大影響。最常被提及的包括國防部副部長伍佛維茨、副總統錢尼的幕僚長李比、國務次卿包頓、總統顧問亞布蘭斯、前國防部助理部長柏理、前中情局局長伍爾塞、前錢尼之助理克里斯托、和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國安研究人員。他們有一套美國安全事務優先及策略設計,其最重要者在以中東問題為中心,以武力為主要手段,不信任國際組織,不在乎多邊的要求,先發制人是必要手段。

副總統錢尼不算是他們成員,但他不信任聯合國,以美國利益決定一切的想法,與他們相符,實際上是新保守主義的最重要助力。國防部長倫斯斐也不是他們成員,但是他對中東問題的看法,與新保守派同認為伊拉克海珊是禍源,非去之中東不得安寧。

在大選前,伊拉克情勢惡化,白宮決策、情報可能誤用、誤判和布希是否過於急躁進兵,引起爭辯,錢尼、倫斯斐和新保守主義在位者也成攻擊目標,但布希獲勝連任,而人事調整,走的是主張多邊主義、溫和派的鮑爾,留下的是鷹派新保守主義成員。北京英文中國日報在選前重刊前副總理錢其琛的文章,痛批的就是未來四年仍將當家的新保守主義者。

萊斯並不是中國事務專家,但她對處理中國問題有她的定見。為撰寫「伏爾康之興起:布希的戰爭內閣史」,對萊斯作過訪問的前洛杉磯時報外交記者孟慕捷在書中說,萊斯就任國家安全顧問之初,便認定與中國的爭執在所不免,但因為中國在二00二年有接班問題,她希望最好爭執盡早發生,早日過去。因此,布希政府有取消年度美、台軍事會議,而一次批准大量軍售的作法。

但在未來四年,萊斯要應付的東亞問題將不只是台灣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而且還有北韓的核子武器問題,及中國日益帶擴張與侵略性的海軍活動。北韓想取巧,觀望美國選舉,希望布希下台,現在它只有面對布希更高的聲勢。中國自稱對非核子的朝鮮半島與美國有共同利益,但它並不積積迫北韓接受核子監督,放棄核子武器,使美國不滿。美國希望中國扮演參予及協調北韓就範的角色,而非只安排多邊會談,並助北韓要求美國讓步。

東亞問題必須面對

中國海軍在日本領域的活動,必然造成中國與日本關係的緊張。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對石油依賴益深,它與日本爭奪海底資源的動作會越來越大。日本對中國擴張行動所表現的危機感,將使美國不能不與日本保持更緊密關係,以對付中國海權的伸張。在如此新局面下,台灣與美國、日本需要密切的協商與合作,約束中國打破東亞穩定勢力均衡現狀的企圖。 .....2004-11-19【台灣日報】

   

 
   

中國人權不彰歐盟軍售不解禁,歐洲議會表決通過繼續對中國...  2004-11-19
新聞小百科,提審制度。...  2004-11-19
GOGOGO聯合辦公室明成立,呂副總統催生但建議低調希望資源...  2004-11-19
中國民運人士台權會搶救,陳榮利、燕鵬偷渡來台長期遭留置...  2004-11-19
中國大反彈斥禁令是冷戰產物。...  2004-11-19
布希就職我將派出代表團,譚慎格:萊斯比鮑爾理解一中政策...  2004-11-19

台灣日報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傳真:(02)23516799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  訂報救台灣:訂閱單  

本網站全部圖文係版權所有,非經本報正式書面同意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