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1

 

不必對「台客」過度反應◎孫慶餘
2005/8/20
 
 

 為了媒體及網路上「最台」及「台客」的用語,有本土社團跳出來抗議這是「污名化」「歧視」「中國文化霸權」,把流行文化一下拉高到政治層次。他們其實是過度反應了。在饒舌及嘻哈的新世代戲謔浪潮下,「俗」「賤」的相關用語未必就是歧視或污蔑,反而代表某種節奏及誇張。如同狄更斯《雙城記》開卷語說的,這個天翻地覆的時代,「無論說好說壞,都一定要用最高級形容詞」。

歧視台客民族劣根性作祟

 「台客」的前身是「土台客」,在私下流行已久,確有歧視之意。為了避免敏感,近來取掉了「土」字,只用「台客」,其取笑意義仍在,但歧視意義已經不大。有人拿「紐約客」來和「台客」相比,表示住在台灣稱為「台客」非常自然。但「紐約客」是英文直譯,與「台客」的「客」並不相同,除非現在約定俗成,一律把「客」或「佬」解釋為「人」(不要忘掉,一切詞語都是「解釋」的,可以不斷重新解釋,直到所有人約定俗成為止)。

 「土台客」有歧視之意,是不是就是「中國文化霸權」呢?也未必。文化霸權一定要讓對方墜入其術,欣然接受。「土台客」怎會讓台人欣然接受?因此,與其稱之「中國文化霸權」,不如稱之「中華民族劣根性」,因為它在中國源遠流長。1941年,李樹青寫《論鄉土主義》就說:

 「在我們國度內,常聽到甲地人對乙地人無謂的輕視與訕笑,如﹃京油子﹄、﹃衛嘴子﹄、﹃東北佬﹄、﹃廣東佬﹄、﹃江西老表﹄、﹃川耗子﹄(四川人則稱外地人﹃下江佬﹄、﹃湖北佬,九頭鳥﹄、﹃蘇空頭﹄、﹃杭鐵頭﹄、﹃上海空心大老倌﹄。」「中國各地,因為互相輕視與訕笑,一個地域對其他地域的災難,也差不多到了無關痛癢的地步。1931年東北淪陷,不少中國人不認為是中國失去了一塊土地,而是東北人失去了家鄉。1937年日軍入侵淞滬,內地人也不覺得中國與敵國兵戎相見,而是淞滬一帶人遭遇了不幸兵禍。」

外省人訕笑國民黨偏狹教育

 同樣的劣根性,被國民黨帶到台灣,再加入文化霸權及文化帝國主義。對台灣戰後「嬰兒潮」的一代來說,小時候看到的台灣人並不土,充滿純樸真率及節制。這顯然是日治時期文明教育的遺產。但「嬰兒潮」的一代越長大,卻發現新一代台灣人越土,甚至「嬰兒潮」一代也被同化。這顯然是國民黨黨國教育的結果:純樸的台灣人學不會平劇式的「中國功夫」,反而學到魯迅所說的「吃人文化」。「土台客」一詞於是開始盛行。

 換言之,一些外省人歧視或訕笑的「土台客」,並不是他們1949年所看到的台灣人,而是後來按照國民黨「中國人」模子打造出來的扭曲的「台灣中國人」,(失去了文明高度的台灣人),或是從外省人偏狹的「中國人」模型對照出的「殖民地他者」。

 偏狹的族群或種族模型必然產生偏見。這是後殖民研究的基本前提。「土台客」一詞一方面是「中華民族劣根性」的產物,二方面又是「中國文化帝國主義」的傑作。而諷刺的是,那個在台灣作威作福、灌食「五千年文化」的流亡帝國,當時在西方人眼中,卻屬於最不堪的族類,被視為「東亞病夫」及「次人類」。

 試舉傳教士明恩溥《中國人性格》書中幾段:「中國人具有強烈的作戲本能,他們用戲劇化的語言進行思考,面對兩三人講話如同面對大眾,心情愉快就說﹃光榮離開舞台﹄,心情不爽就說﹃沒臉退出舞台﹄。這與實際情況並不相干,只是在一場戲中,用適當方式說出一句漂亮話,為了贏得喝采。這就是﹃面子﹄。」「如何做到﹃有面子﹄?和事佬必須認真考慮﹃面子﹄平衡,就像歐洲政治家考慮權力平衡一樣。他的目的不在判明是非、公正裁決,而在按照適當比例,對相關各方的﹃面子﹄進行分配。」「因錯誤而受到指責是﹃失面子﹄,所以無論證據有多充分,也要為了保住面子,全力否認。」「西方人認為禮貌是出於善意的真誠表達,中國人完全相反,禮貌並非出於內心需要,而在表演。禮貌用語的制定和使用,目的只在維護既定身分及尊卑關係。」

台客今意受台灣文化滋養之人

 以上這些正是台灣人永遠學不會的「中國功夫」。表層的「面子文化」學不會,底層的「吃人文化」卻一學就會,難怪「土台客」被罵吃相難看,不懂「進退揖讓」了。

 然而,在全球化及流行文化衝擊下,「文化帝國主義」連同「面子」哲學,一切俱往矣。不只強勢的「歐洲中心論」或「白人優越論」已難以為繼,連薩依德等人過度誇張的後殖民理論也被譏為「拿自己文化的落後和被虧待為資本,去歸咎西方,以此獵取聲名」。過去的「土台客」及現在的「台客」更無庸論了。

在全球化及後現代潮流中,沒有一種過去的強勢文化不在告急,也沒有一種主流文化能永遠居於主流。本土社團不但不必對「台客」用語太過在意,而且該像藝人伍佰說的,讓任何受到台灣在地文化滋養的人都是「台客」。

 七○年代中期我剛到美國留學時,「黑人」一詞仍極敏感,美國黑人領袖不斷教育他們的年輕人「我們不是無用之人,我們是有用之人」。曾幾何時,美國政治學者杭亭頓已在去年出版的《我們是誰》一書中,對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及美國國家認同發出哀音,認為美國正被新移民及各文化族群撕裂。「土台客」及「台客」的今昔異勢亦應作如是觀。

(8月19日於台北)


 
記取抗煞教訓扁裁示七對策 舉...(more)
 
台灣高病原性禽流感非疫國 候...(more)
 
濫用克流感易生抗藥性 ...(more)
 
禽流感若大流行台灣將死萬人 ...(more)
 
因應人傳人中研院上緊發條 新...(more)

台灣日報社址:100台北市衡陽路10號8樓   電話:(02)23116578 傳真:(02)23116047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  訂報救台灣:訂閱單  
本網站全部圖文係版權所有,非經本報正式書面同意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