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需要羅馬字?,——關於教育部語文政策◎王寶漣。

關於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洪秀柱近日質疑教育部將以漢字及羅馬字並用的方式推行語文政策,是「去中國化」一事,TGB學生台灣語文促進會認為既然目前官方政府標榜台灣第一、本土優先路線,而民間社會也普遍認同以台灣在地做主體的價值觀,那麼以羅馬字做為台灣學童(及大人)學習的文字工具,本來就無可厚非。

台灣多族群的環境,尤其是屬南島語系的特質,17世紀開始平埔族已會利用傳教士教授的羅馬字學習、簽訂買賣契約,此後羅馬字一直是各族群的文字利器。日本殖民統治時代,雖然規定台灣人必須說日本話,但是沒查禁羅馬字,到了中華民國時代,不僅禁母語更禁羅馬字,硬是把中國話及漢字的緊箍咒套在台灣人頭上,長期獨尊華語漢字政策下來,導致原住民各族快要滅族,各族母語發生嚴重斷層。

漢字無法記錄台灣各族群語言,中文書寫能力只有讀書人(知識分子)才有辦法掌握,廣大的農民、勞工、高職體系及技術學院體系學生、原住民……等等,礙於無法熟練的以華語漢字聽說讀寫,被排擠到主流社會之外,只能默默的付出勞力,賺取生活費用。如果台灣已經是本土政權,更應該將語言權及文字權交還給台灣人民,落實真正台灣第一、本土優先的語文政策,確實「台灣化」而不是「中國化」路線。

(作者為TGB學生台灣語文促進會成員)

.....2004-06-05【台灣日報】

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 傳真:(02)23516799 |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