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漢字是鞏固台語教育的最後防線◎程嬇玲。

看到貴報日前刊出由國小老師所撰「羅馬化恐在執行面上妨害台語教育」一文後,方知筆者的台語教學窘境,並非單一事件。

我是一個從小在泥巴中、講台語長大的小孩,在校成績也一向不壞,原想教台語這件事應屬易事,但這三年來卻發現困難重重,最大的原因就出在以「外來的」符號來教「本土的」語言。

這樣的聯結,不要說是小朋友,也甭說是國小老師,就連像我這樣一個大學英語系科班畢業的abc主修者,都很難搞得清楚。而在羅馬拼音無法搞定的情況之下,漢字就成了唯一的教學救命工具;但現在拼音都已經普遍落得遭到棄用的處境,教育部又接著要將百分之十五的台語字加以羅馬化,豈非在漏水船上戳破救生圈。

一語道破,在台灣的成人社會,已全面適應:本土語言徹底「漢字化」,外語拼音「英語化」。藉由某「漢字」,不論用法統不統一,講台語的人總是能看著文字為台語正音,若部份字改訂為abc,則邏輯拼音也就丕變,因為漢字拼音邏輯完全迥異於abc拼音邏輯,這樣一下子拼唸漢字、一下子又改拼abc的文句,除非是位處金字塔頂端的語言專家,一般人實在很難具有這樣天才的程度;大人做不到,也就沒辦法教給小孩。

其次,英語定b為「ㄅ」音、g為「ㄍ」音,但在台語羅馬拼音卻定b為「無」字音、g為「鵝」字音,如此例子不勝枚舉,亦即,台語羅馬拼音與英語的正音,在字母音上互相嚴重干擾、牴觸,容易教育出「台語講不正、英語講不純」的學童。

有些學者常舉越南、菲律賓等國將本國文字「去漢字化、全面羅馬字化」的成功案例,說明「國際化」的重要性。但對照「國際化」亦不落人後的台灣、日本歷來堅守台語、日語的反羅馬字化傳統,越、菲出口幫傭,台、日僱用幫傭,不正說明了「破壞本土文化」,與「破壞經濟效益」的可怕關聯,一心想讓台語教育可長可久的台語人們,在教育部此一震動大社會的政策實行前,豈能不三思再三思啊!

(作者為台中市陳平國小老師) .....2004-06-09【台灣日報】

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 傳真:(02)23516799 |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