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注文比漢羅文更有助台語教育◎陳寶樹

教育部有意用漢字和羅馬字混合書寫的方式來推行台語教育,支持者如張學謙副教授於即於日前某報提出「漢文有助台語教育」一文贊聲,然而,身為長期研究、實踐台語文教學的吾人,則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張君先舉日本、韓國各自以漢字和拼音字混合使用的成功範例,做為台語可訂以漢字加羅馬字書寫的依據。其實,恐非如此。日、韓所採的拼音字,皆是「漢字偏旁」或「簡體漢字」,亦即可做毛筆藝術書寫的「漢字」或「類漢字」,而不是abc這樣的羅馬字。日、韓避開羅馬字而用純漢字型的文字,就是為了順應已漢字化的人民舊習,以提升效率。

張君又提黑龍江「『注音』識字、提前書寫」的成功華文教育經驗,稱許其「用兩隻腳走路」的教育政策。其實,例子不用舉到黑龍江去,現在台灣的國語教育正是如此:學童先學「注音」閱讀、寫作,再漸學會漢字。完全符合張副教授「剛開始的時候讓孩子先學拼音、再慢慢習漢字」、「主要考慮的就是國小學童的語文學習效率和克服完全使用漢字表記的困難」的主張。君不見,在台灣誰不會用純「注音」寫一篇華文?

所以,張君言「漢字文化圈的混合文字經驗,也顯示漢『羅』的雙文字做法相當值得採行」的因果論述,應修正為「漢『漢』雙文字」才對,因為「漢『羅』雙文字」於當今世界,尚沒有國家敢於用為「國家文字」的成功範例。

ㄅㄆㄇ注音從提出到付諸實踐,長達二十年,它是集全體華人最頂尖的漢學大師所成就的結晶,用於國語推行,幾乎把本土的所有母語都壓慘了;反觀中國,半路改用羅馬拼音,至今還有大半的中國年輕人講得一口「老頭子鄉音國語」。ㄅㄆㄇ的威力,不言可知。

有國語為例,吾人正可借ㄅㄆㄇ,為與國語同源的台語白話,研究作最有效率、最省力的精確應用方案,其壯大必在當下。試看「tito位」、「ㄉ一ˇㄉㄜ位」(在哪裡?)二者,哪個較符合國人的閱讀效率要求,豈須強辯?

至於電腦化與國際化的問題,《微軟新注音》等各式國語注音輸入法及注音體字型早已流行多年,用ㄅㄆㄇ拼打漢字及注音,也早已輕易的在世界上各角落被傳輸,而市面上也已有向微軟總公司正式註冊的《台語注音字型及輸入法》在流通,亦即,外國人早已深知ㄅㄆㄇ的國際化市場。

其實,人是「習慣性」的動物,政令要推行成功,難脫此律。網路上充斥著「我ㄉ東西」、「一ㄍ人」這類被教育學者罵了十年的「新國文」,卻仍日益興盛,足見「漢字+注音」雙文字書寫方式,是多麼地令台灣人喜愛,推行台語書寫正可引此為上策。教育部先後「公布」或「規定」多種羅馬拼音,至今在國小校園中卻大多乏人實以之教台語,這樣全面失去公權威信的場面,即知當今要推行「漢羅文」,儘管再多學者提出再多的優點加以引誘、「擇善固執」來強行規定,恐都無法敵過人民的習慣而白忙一場,而這才是推行、學習台語時,「效率」一詞的關鍵定義所在!

(作者為中國醫藥學院資深教授、阿里港台語研究會顧問) .....2004-06-11【台灣日報】

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 傳真:(02)23516799 |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