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本字探源

「雷堆」倪兒「就要宰」?
文/吳坤明

俗說:「一歲佳(koai1)、二歲獃(gai1)、三歲四歲就(to7)要(ai3)宰(thai5)」,末句「就要宰」的意思不是真要殺,而是說:三、四歲的幼童(台語稱「倪兒」音gin2 na2)無分別能力,軟硬不喫,一味胡鬧,常常弄得大人忍不住要打他,也就是說,「就要宰」的意思是:該教訓。

有一天,呂理組兄電話詢問「lui5 tui1」(指幼童不懂事,不識理,不聽話)該怎麼寫?照音把它寫「雷堆」,最是簡單省事,但拿文字當音標正是個人最忌,於是,先從同母諧音開始,然後轉向異母對應的方向思索,都無結果,在無計可施之下,只好姑且一試,查閱「雷」字起頭的語詞,出於意外地查到下面這一段:雷堆,笨滯也。《西遊記、三十》:「你這嘴臉生得各樣,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別處來的妖魔」。

如果我們把「不懂事、不識理」當做是lui5 tui1的本義,「不聽話」當做是「不懂事、不識理」的衍生結果,那麼「雷堆」(笨滯)與「lui5 tui1」便能搭上關係了。不過,用「雷堆」表達「笨滯」,個人始終有一點不能「納得(日語,意謂:理解接受)」。倒是首句的「各樣」,一般都用在指複數的人或物的相貌或形狀不一-各式各樣,或當「每」一各樣各一件。獨台語用以指人或物有異狀(不合常態)—那個人的神色有各樣,某人身體有各樣,這簠(poo5)粿有各樣等等,「你這嘴臉生得各樣」句中的「各樣」也是當「有異狀」解,作者吳承恩是明朝淮安府(江蘇省)人,他用詞怎麼會跟我們一樣,這是頗饒趣味的問題。

另外,台語中還有一句:lu5 tu5,音聲與lui5 tui1頗為諧似,語意也相同,都是沈澱在最底層的語詞,因為土氣十足,想都沒有想起過它,是偶然在《康熙字典》:「婁」的注釋發現《蘇氏演義》:時人以無分別者為「邾婁不辨」。邾婁小國(孟子故鄉-鄒國),微小之人,不能分別也。「不懂事、不識理」和「不辨、不能分別」意思相同,也就是說「邾婁」的字義和lu5 tu5的語意是相同的。「邾」讀音chu1,語音依「股株」的「株」音tu1,「蜘蛛」的「蛛」音tu1,「賭注」的「注」音tu3等例,應可以音tu5。「婁」讀音便是lu5。「邾婁」二字依台語倒裝字的習慣寫成「婁邾」,便是lu5 tu5了。音合義切,如果要說是巧合,未免太巧合吧?
吳坤明台語文專線(04)22659682。 .....2005-01-19【台灣日報】
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 傳真:(02)23516799 |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