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本字探源

年周屆,放連爆

文/吳坤明

歲末、年終,台語說:ni5 tau1,這句話,自《千金譜》以次大部分台語文都作「年兜」。「兜」象人頭,本指頭盔,引伸指一些圓形鼓起的東西---乳兜、肚兜,作「年兜」有音無義。倒是作「年端」,只要把「端」當鼻音滅化處理,確實可以音tau1,它又有「末、尾」之義-末端、尾端,乍看很可能認為適當,但「端」有「本、始(初)、首、頭」之義,例如:《禮、禮器》:「居天下之大端矣」的「端」是當「本」解,《家語、禮運》:「五行之端」的「端」是當「始」解,《孟子、公孫丑》:「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的「端」是當「首」解。

所以作「年端」固可以當「歲末、年尾」解,但也可以當「歲始(初)、年頭」解。還有:「端月」是指「正月」,「端日」是指元旦,「端一」是指農曆五月初一,「端五、端午」狹義指農曆五月初五,廣義則指農曆每月初五,可知「端」字用在歲序時都當「初」解。也就是說:「年端」是指年初,不是歲末,和 ni5 tau1的意思正相反。

探索台語本字,最難擺脫的是「語、讀同母」的誤解和對「母音(元音)的變化」的不瞭解。事實上,tau1的本字是聲母和韻母都異音的「周」字。因為ch、chh:t、th本是一家,母音無論其為聲母、韻母或尾音都可以轉換,所以其讀音聲母ch可以轉t,單母i可以轉a,而音tau1。至於字義,依《左傳、昭十六年》 :「以周事子」。「注」:周,猶終竟也。足證ni5 tau1作「年周」,音合義亦切。

表示「至、到」的意思台語說「kah4 、kau3」,「kah4」是k母塞喉聲尾,所以本字是讀音kek4的「『至各』(雙人各)--『至各』日晝、『雙人各』天光。「kau3」是k母母音尾,所以本字是讀音kai3的「屆」--屆底(to2)位、屆底(ti7)時。

在年節或喜慶燃放來增添熱鬧氣氛的紙phau3,日文仍照原始寫「爆竹」,台語文卻和北京語一樣以非為是寫「炮」,應知「炮」屬「火」從「包」,是指「包」物就「火」,也就是台語所謂的「pu5」--炮蕃薯、炮芋兒。而phau3,必須具備的三種條件-爆裂迸(piang7)出「火光」、發出「暴聲」是只有「爆」字才能完全表示的。所以康熙字典以次大辭典(三民)、辭海(中華)、辭源(商務)等正統漢語辭書都沒有收錄「鞭炮」一詞,也沒有「炮」可以指「爆竹」的記載。年周屆了,過年大家可以盡興放「爆」,「炮」還是不放為是,免得被日本人笑汝俺(二字省併音lan2)不別(bat4)字。
吳坤明台語文專線(04)22659682。 .....2005-02-02【台灣日報】
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 傳真:(02)23516799 |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