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界最重要的一套書

《國民文選》看見台灣生命力

(引文)每一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故事,都會有一些與那塊土地緊緊相繫的悲喜哀樂。台灣也不例外,四百多年來,台灣的人民在這裡生活、繁衍子孫,用旺盛的生命力寫下一篇又一篇的生活故事。然而這些記載及文章並未完全的被所有後代了解及認識,於是在文建會及賴和文教基金會和玉山社的努力下有了《國民文選》叢書的誕生。

歷經五年的籌劃及編輯,《國民文選》叢書乙套16冊將於3月份正式全部出齊。《國民文選》叢書集合了國內從事台灣文學研究的各領域學者,包括汪其楣、施懿琳、彭瑞金、陳萬益、林瑞明、呂興昌,以獨到的眼光選錄出台灣自清領以來傑出的戲劇、民間文學、古典文學、現代詩、散文、小說等六種文類作品,搭配精準的賞析,記錄了台灣歷史的軌跡、人民的奮鬥、辛酸和喜樂。《國民文選》的出版,不僅是經典的呈現,也是將文學普及於所有國民的許諾。

負責古典文學漢詩漢文卷編選的成大中文系教授施懿琳表示,從鄭轄時期經清領、日治一直到戰後,古典文學的發展容或有盛有衰,但是,卻不曾中斷過。尤其是鄭、清兩代,乃至日本統治初期,台灣菁英份子表情達意的書寫工具,主要是古典漢詩文。由此可見,古典文學在台灣文學發展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一九二○年代之後,新文學興起,改變了文學界的生態;但是,古典詩文在當時依然擁有相當多的創作人口,這些作品也都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與文學價值,也都足以呈顯當時台灣士人精神與思想的面向。可惜的是,因為年代久遠、文獻解讀不易,致使內容豐富的古典文學作品與民眾之間,產生極大的距離。

這對有心瞭解「台灣文學」這座寶山的民眾而言,是一件相當遺憾的事情。因此,施懿琳嘗試從豐富的文學寶庫中篩選出各階段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淺顯平易的文字,介紹台灣傳統漢詩與漢文的重要作家與作品,撰寫註釋賞析,並推介延伸閱讀書目,希望提供一個簡明的台灣古典文學略圖,供國人參考。

負責戲劇卷編選的汪其楣則提到,每一部劇本,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具有獨立的生命,是劇作者心血的結晶。如台灣的「新劇」大約出現在二十世紀初期。當年的新光演劇研究會、民烽演劇研究會、台灣演劇研究會、厚生演劇研究會等,將新劇演出作為宣揚思想理念、提高文化水準的媒介,為人所稱道的劇目有:「國民公敵」、「暗地」、「閹雞」、「高砂館」……等作品,從中不難窺見台灣人民旺盛的生命力。(記者陳玲芳) .....2005-02-28【台灣日報】
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 傳真:(02)23516799 |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