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本字探源

濩肉飯VS.?窯蕃薯

文/吳坤明

本欄曾經介紹過「魯腳庫」的正確寫法是「滷腳胯」,寫「魯」是把中間那四點誤當「火」,其實那四點是整個「魚」字的一部份,象形魚尾叉,不是表示「火」。至於「庫」是指豬腿接近膝蓋的部位,所以應作「胯」。市售本土食物還有一種比「滷腳胯飯」更常見---khong3肉飯,這khong3在市招上有的寫「爌」,有的寫「火空」,有的寫「炕」,莫衷一是,只有一點相同,那就是寫來寫去都離不開「火」。

不錯,加「火」是熟食的必需條件,卻不是唯一的條件,因為熟食除了直接加「火」以及用油、用水,甚至用汽等間接加「火」,還牽涉到加「火」工具、食材、佐料以及調治方法等問題,所以認為表示調治食物的動詞字一定屬「火」部,可以說是偏見中的偏見。例如上舉「滷」字便是以佐料和調治方法當動詞,所以屬「水」不屬「火」。還有bun7飯的bun7為「饙(依陳冠學先生)」。是因為煮飯至水乾時米心尚未熟透,必須在熄火以後靠積存在鍋中的餘汽翕蒸才能熟透,似餾而只半餾,所以稱「饙」。近代人造字作「燜」,也是中調治食物的動詞必定屬「火」的毒。

前舉「爌、火空(*)、炕」因為音從「廣、空、亢」,所以確實都有音khong3的可能。但「爌」指:火光、光明,「火空」(*)指:火氣,「炕」指:乾極、灼炙、煖床,均與語意不合。「khong3肉」,須先將肉煮熟,再放入滷汁加熱吸味,重點在「水」,所以本字不屬「火」而是屬「水」的「濩」字,它讀音為hok8,字義依《詩•召南》:是刈是濩,《玉篇》:濩,煮也。因為讀、語h:kh有對應,很多讀音聲母為h的文字,其語音聲母都屬kh,例如:虹hong5:kheng7,許hi2:khoo2、環hoan5:khoan5等,所以「濩」語音可以音khok8。指文火燉煮使食物變濃稠狀--濩糮糜khok8 am2 moe5。將尾音k轉為ng、即陰陽對轉便是khong3,也就是說:khong3肉飯應寫成「濩」肉飯。

「khok8窯蕃薯」亦稱:「khong3窯蕃薯」是老少都喜愛的傳統食物,也可以說是活動。同一事、物而有khok8、khong3二種音法,可以想見它的本字和「濩」有關,但它是靠泥土間接加熱,所以不能用屬「水」的「濩」而應作屬火的「濩」(*火字邊)。它的字義是:熱,讀音和「濩」一樣為hok8,語音當然和「濩」一樣可以音khok8並陰陽對轉為khong3。日語「濩、濩(*火字邊)」和「獲、穫」都屬k(kh)母。
吳坤明台語文專線(04)22659682。 .....2005-03-02【台灣日報】
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 傳真:(02)23516799 |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