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深掘

《焦土之春─2004備忘錄》

文/吳易叡(詩人、精神科醫師)

2004年春天,島嶼歷經亙古以來最荒唐的一場焚燃,眼前的一地焦土,何其醜陋,何其迷離;何其深邃,又何其肥沃。這一刻,我們都跌落在陰溝裡;這一刻,我們仍懂得仰望星空。當我們終於躓踣於政治對立擋起的拒馬前,困足在認同危機拉起的蛇龍裡,我們只有回眸,真真切切地,重新注視自己土地上的文化。只有「文化」,才能讓一個震動中的社會免於走向崩解與滅絕。

「焦土之春」所網羅的寫手,大部分都很年輕。他們的年歲,在擁有智性思考前,未曾見證鄉土文學辯論、美麗島事件、在黨國教育下也從來沒有在體制內汲取過任何左翼的營養。反而在變動的年代裡,他們在充滿黑箱作業的立委補選裡學習民主,在金權政治中學習慷慨。他們是末代聯考取向教育的犧牲者,他們目擊最劇烈的社會變遷,是兩千年的政黨輪替。對於歷史感闕如的他們,這個指針的轉向似乎唾手可得。四年後,他們仍要對媒體的高度亂象學習禮節、表達敬意與配合。

當然,我們也放入一些年輕學者的觀點(尤其是輯四:希望的要塞部分),以彌補身為六、七年級生的稚嫩。這些學者大多參與了所謂的「野百合學運年代」。他們的健筆,更有助於我們所提出文化反思的立場。書的最後,收錄了幾篇「正名少年游擊」的文章。

他們在2003年的台灣正名運動中,也走在隊伍裡。話說「正名」,幾乎是這年頭人人聞之色變的情感彈藥,但是他們也依然參與了。舉的是「用公義憐憫實踐上帝國」、「包容建國,謙卑昂頭」的布條,散發著自己印製的傳單。傳單裡,有他們對獨立建國的追求,也對基本教義的驕傲批判。在人群中,有人對他們數起大拇指支持:「年輕人,就該有這樣的骨氣!」,也遭到謾罵:「你們這樣的批評,不怕成為歷史的罪人?」。其實他們本著一股對島嶼的熱切初衷,想要用一個年輕、包容,甚或涵容著屬於稚嫩的,充滿存在焦慮的觀點,述說他們對於國家的想像。當前輩們把生命投擲在政治運動和國族辯論中,他們更想提醒的是,我們不要忘記國民意識的形成,更要立足在「文化」上面。

2004年,在台灣的政治、社會以及文化的歷史上,是一個相當突兀的斷面。台灣的民主進程,半世紀以來,辛苦萬千。但對於我們,一切卻似乎發生地相當自然而快速。然而,在看似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表象底下,其實隱晦著一長串令人不敢逼近的符咒。

回眸這硝煙瀰漫的春天,不見得賞心悅目。我們努力地溯源,企圖尋找這一切生發的痛苦與歡欣的所有記號。然而,有些沉在溪水底下的,早已經模糊難辨,有些則像是精神分析裡「潛抑」的途徑,既往的災難、禍害,如今雖然可以不究,卻都成為曲扭我們的官能的法器,還有我們複雜的情結的催化劑。就像我們曾經原諒過的屠殺,我們曾經被踐踏的生命尊嚴。當我們不再尋求償還,而企圖以和解作為替代路徑時,如今已經勢弱的加害者,掌著媒體的大權,擂鼓喊冤........

「焦土之春」,作為一本新世代島國的青年們在2004關鍵的年份,為本土文化定調、護航,同時也提出反省與批判的備忘錄。在政治認同撕裂的土地上,我們以文化人的態度銘刻記憶、書寫我們的如夢之夢、建構盼望,企圖勾勒這尖銳的一年,所隱含的歷史與未來。(本文節錄自「焦土之春」前言) .....2005-03-21【台灣日報】
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 傳真:(02)23516799 |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