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流域---宜蘭河(下)

宜蘭河畔處處生命舞台
北宜高通車VS.宜蘭河角色

文/黃聲遠(建築師)

(引文)既然有機會把河和都市縫得更緊,在河上行舟就可以靠道路垂直接上河的端點路樹延伸到堤上,來辨認相對於城市的位置,而河之綠意也應蔓延滲入都市。

宜蘭河給我們的,比我們可以想像的更多。

懷著敬畏、樂觀放鬆,東望下游,還有一半的路要走。蟲鳴鳥啼,歲歲年年,宜蘭河畔處處生命舞台。

我總是覺得,我們這些原本只能從事建築設計的空間專業者,可以不要怕去經歷河川整理的挑戰,學習這看似景觀為主的專業領域,才能有緣份去面對令人敬畏的巨大尺度,提供自己去省思多樣的慾望。每一個調整動作的分寸拿捏,都有如修行,而一條河,就是那麼活生生的令人動容。她真的是自然力及人民生活想像的再現,遠超過『視覺修景』或『景觀設計』的命題。北宜高的通車時程近逼,宜蘭的品質魅力,是否仍能有夢想未來的領導性格,宜蘭河流域扮演吃重的角色。

向都市伸出友情之手

有了宜蘭河和及周邊都市議題做老師,我們對過去有些過頭的執著學習反省,鞭策自己在不侷限的簡單生活中尋找能引起共鳴的價值創造,期許出手足夠「大膽」、「準確」、「輕」。

我們知道宜蘭河有能力向都市伸出友情之手。車子非開那麼快?水防道路車行寬度其實是可以縮減的,而且應是兩側有樹而非只在河堤。

既然有機會把河和都市縫得更緊,在河上行舟就可以靠道路垂直接上河的端點路樹延伸到堤上,來辨認相對於城市的位置,而河之綠意也應蔓延滲入都市。透過西堤屋橋以連接正準備大量植栽的社福館的舊城生活廊帶,只是一個例子。(圖4)

*圖說4:宜蘭河畔舊城生活廊帶。

都市段最美好的時光

宜蘭河的每一個角落,都可能嗅出記憶深刻的氣味。

過去春天野花盛開整片整片,有時有翻動土壤的新氣息,下雨前後更是溼氣濃郁。

根據宜蘭大學所做的調查,就算在都市段目前有點過多大草坪的狀態下,仍能發現一年至少有3目7科19種178隻蝴蝶、21種鳥類、十數種魚類蛙類至此產卵繁衍。不只從人的角度,如果多樣的地形植被能夠更連續成帶,生命力的開展才能更強韌。(圖5)

*圖5: 看待生態不能只從人的角度。

我們打算用加固新工法,得以合法保留300公尺傳統卵石土堤,包括上面的野生藤蔓。少一點草坪,再種回一些雜灌木,來這裡,閉上眼睛,仍然能聽到、聞到很多、很多。(圖6)

*圖6: 保留300公尺傳統卵石土堤,包括上面的野生藤蔓。

下班放學後離日落還有段時間,那是宜蘭河都市段最美好的時光,水面上輕艇寂聲劃過,學童奔跑,自行車川流。

奈米和小米(我的兩個女兒)常常蹲在那兒玩含羞草,一玩就是一個下午,陪著她們,我重新在河邊今天被水衝開的土壤中,看了一下午的螞蟻搬落葉。

水聲波光仍是主角

河,和公園是不同的,公園再大,總有一個範圍,而河,永遠有無盡的延伸,無垠的想像,她和很遠的地方的人、魚、飛鳥連繫,永遠有流過來和流出去的訊息。

2005年3月,我們對這一段再做一點點修整,到了年底,我們將不必再走在直直的、令人緊張的堤頂,步道往河邊稍稍起伏下降,一點點削入土坡。翻起的邊緣,夜間要有那麼一點燈光,不只是遠離水岸且不照橋。在靜靜的月色、都市的泛光中,連續的水聲、波光,仍是主角。

宜蘭橋的改建不知道還要等多久,其實不重建說不定更好,小手術常常能更增深度。過了宜蘭橋,進入河濱公園的尾段,主河道向南彎回,北側削切岸可以有垂直性的表情,有充館圳連金同春圳水系,細膩有緻;而南岸堆積側可連上力行國小、歷史悠久的氣象站、孔廟、簡直是天成的走讀教育園區。堤內高灘,我們正與水理專家合作,期望能從水流的能量分佈,動態尋找重建「多重水道」,形成適量變動的活潑地貌。把原有的運動設施往增厚的堤坡上移,以儘量淨空低灘,回歸空曠,遠遠可見鷺鷥的家。(圖7)

*圖7 : (模型)我們正與水理專家合作,期望能從水流的能量分佈,動態尋找重建「多重水道」,形成適量變動的活潑地貌,回歸空曠,遠遠可見鷺鷥的家。

社區共享的小客廳

一家一家的和每一戶沿堤的居民請益,我們終於先把南岸的堤下水防道路和堤身混合,如今,從10米縮小成6米的車道蜿蜒起伏,有時爬上堤側,車只能慢行,讓出社區尺度的鄰里空間以及路邊的熟悉的菜圃(在道路用地內),姿態搖曳的路燈有如河邊蘆葦芒草,這裡的堤防不再以都市計畫、水利治理的硬性束縛為藉口,水防道路與緩坡土堤都可以自然揉合成起伏如丘的有機地貌,這裡變成社區共享的許多小客廳(圖8)。快要離開河濱公園段了,在一片喧譁熱鬧之後,再往東流下,等待的是更農漁居家的親切尺度。

*圖8: 才剛初步完成的水防道路與緩坡土堤,都可以自然揉合成起伏如丘的有機地貌。

宜蘭河給我們的,比我們可以想像的更多。

懷著敬畏、樂觀放鬆,東望下游,還有一半的路要走。蟲鳴鳥啼,歲歲年年,宜蘭河畔處處生命舞台。

*編按:本文文長約三千八百字,由黃聲遠建築師授權,於昨今兩天,分上下兩篇刊登。全文另將集結刊載於五月間出版的「台灣地貌運動」特刊中。 .....2005-04-30【台灣日報】
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 傳真:(02)23516799 |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