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角度看「新憲正名」◎孫慶餘。
2005-01-22

很多事情換另一個更客觀角度看,答案及感受往往不同。「新憲正名」正是這樣。如果提出「新憲」的一方不是採「否定」(全盤推翻)舊憲的態度,而是以「與時俱進」「適合現況」為訴求,來自國內國外,特別是美中二方的反應,原本不致如此激烈。同樣,如果「正名」是為了易於辨識,避免混浠,而不是「去中華民國化」(宣稱中華民國已消失),來自各方的阻力及反彈也不會如此大。

「民親合」起頭難

中庸是政治上非常重要的原則,在「補偏救弊」上格外重要。新中間路線就是一種中庸。它不是老古董,不專指某一路線,而指調和求進,從僵化、膠著甚至失敗之處重新出發的務實態度,也就是「理想重要,一步一步達成理想更重要」。新中間路線在西方被左派罵成「被背叛的革命」,但連蘇聯東歐共黨政權都已崩潰了,還有什麼「革命」可言?同理,如果「新憲正名」徒有理想,卻一事無成,而調和求進的新中間路線卻可完成部分理想,那台灣人基本教義派又何必罵它「背叛」?

立委選後,很多人都認清了「朝小野大」的事實,為免權力空轉及對立繼續,國會穩定多數的「最小獲勝」原則被積極推行。「民親合」代表這種新局。而對於從無朝野合作經驗,連民主運作都為時短暫的台灣,雙方的互動並非易事(這就是「凡事起頭難」)。例如親民黨即有人要求執政黨兼全國最大政黨的民進黨,放棄台獨自決黨綱,無視黨的基本信仰(對自己負責)與黨的公共理性(對國民負責)並不衝突。

親民黨的要求當然不符中庸原則,毋寧說是一種「黨國」遺習。如果照這種要求,歐洲的「左右共治」、「左右(基民黨與社會黨)聯合」根本不可能了,多黨政治也根本不可能了,有的僅是「兩極政治」(統獨對幹、族群對幹、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對幹)。而「兩極政治」,實際就是意識形態政治,是革命的另一種偽裝,是「我可以這樣想、這樣主張,你不可這樣想、這樣主張」的政治。「兩極政治」一定會埋葬民主。這不但大多數台灣人無法接受,3年後將施行的「單一選區兩票制」也必定凶多吉少,形成更大的「兩極對抗」。

兩極政治埋葬民主

因此,結論是,對「兩極政治」積習難改的朝野雙方,都有學習中庸必要。中庸就是讓自己更客觀,情願「退而求其次」,承認自己的主觀願望及意志自由之外,還有他人的相對願望及相對自由,要讓自己的理想實現,一定要他人同意或至少不予阻撓。政黨合作如此,兩岸和解如此,「新憲正名」也如此。

朝野要學中庸精神

中庸對民主政治的價值早已有目共睹,在國家存續上的價值同樣成果昭著。歷史上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很多人以為羅馬「東征西討」,是軍事國家。其實東羅馬之長壽(有史以來最長壽的帝國),正在於奉行中庸政策,依靠精確情報及正確對外反應,備戰而盡量不求戰,情願用「嚇阻戰略」來代替「四面出擊」(看看台灣藍綠之間打了多少無謂而僅會升高統獨、族群對立的「口水戰」),「戰略」及「戰術」這兩個名詞就是源自東羅馬。當西羅馬因為好戰(引來蠻族入侵)而亡國後,處於東西方交界「四戰之區」的東羅馬,居然還繁榮了1000年!

「新憲正名」有其正當性及迫切性,如果能學習東羅馬的中庸精神,阻力及反彈即會減至最小。因為如同托馬斯•庫恩指出的,現有典範(類似中華民國南京憲法)的「危機」早已出現,舊典範無法適應新情況,懷疑、檢驗及創新必然在舊典範引起危機後出現,新舊之爭亦必隨後展開。由於習慣及惰性使許多人不願放棄舊信仰,「典範不是認識而是信仰。因而從舊典範到新典範的轉換,不是共同體認識的深化,而是信仰的轉移。」「放棄舊典範與接受新典範總是同時發生。如果只放棄舊典範,而不建立新典範,就等於拋棄科學。因此科學革命不僅是破壞也是建設,是破壞與建設的統一」。

庫恩的「典範轉移」(即科學革命)同樣適用於政治。庫恩就承認,他是從政治革命的相似性中,得出科學革命構想。「典範轉移」理論正可為台灣的「新憲正名」提供有用參考:一、舊信仰必須仰賴「說服」、「爭取」,才能擴大新典範基礎,而非強求對方改變。二、不能只要求放棄舊典範,而不提供可為最大多數人接受的新典範,否則就等於拋棄憲法。新憲與舊憲之間必須是「破壞與建設的統一」,而不能只有破壞或建設。

新憲正名要高瞻遠矚

台灣的「新憲正名」對於全國同胞,就像「哥白尼式」(對托勒密)、「愛因斯坦式」(對牛頓)革命,要把南京憲法改為台灣憲法,其「典範轉移」意義確實無比巨大。唯其如此,大家才該更加珍惜,更高瞻遠矚,更有耐心,更富彈性。例如只要註明「本法適用於台澎金馬」就好,不必在更改國土上下工夫,只要中華民國足夠代表台灣就好,不必在更改國號上下工夫。當統獨不再是相持不下的難題時,「新憲正名」僵局又如何會不迎刃而解?(1月20日於台北) .....2005-01-22【台灣日報】

   

 
   

執政黨困獸之鬥仍不可坐以待斃◎李書璇。...  2005-01-22
被指放水不公王金平駁斥,指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通過611案可�...  2005-01-22
國民黨團:查黑預算跑票黨紀處理。...  2005-01-22
民進黨團:監委同意權未行使會造成憲政空窗期,大法官加給...  2005-01-22
預算刪減創三年新高政院遺憾。...  2005-01-22
立院清倉通過57法案歷屆最少,總預算案歲入出短差縮小為11...  2005-01-22

台灣日報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傳真:(02)23516799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  訂報救台灣:訂閱單  

本網站全部圖文係版權所有,非經本報正式書面同意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