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台北觀點》大浪泵的染采邂逅\陳縷
2005-04-07

去年初,秀芝在植物染色班的學習中曾有亮麗的成果,後來她因參與迪化污水處理廠公共藝術案的企劃而未能再進階學習,當時還覺得有點可惜。

沒想到數周之後,她就與活動策展人邀我們到大龍峒,一邊聽取策展人對整個活動的企劃構想,一邊聽取社區工作站負責人黃瑞茂教授對當地的調查心得,經過一番深談,才了解到台北市政府相關單位已積極進行大稻埕與大龍峒地區的社區營造工程,希望藉由各種軟、硬體的建設,要使台北市的臨河老社區能呈現出具有深度文化蘊積的城市風貌。

後來我問他們,在他們的構想中,我能幫上午麼?他們說:用你的專業帶領社區民眾參與文化活動,我告訴他們我有三不政策,不做沾醬油式的民眾體驗活動;不做個人示範表演;不做與地方脫節的外來藝術活動。他們說:很好,那也都不是我們想要的,不過,我們的活動期限並不長,你能否告訴我你的互動次數下限要多少次,我說:最少要十次,次數多些也無妨,他們說:可以,不過活動結束後一定要舉辦成果展,同時展現的內容要具有民眾感染力。我說:具體的作法讓我們回去想想再討論。

此後數周,我們開始認識迪化街與大龍峒的環境變遷,想先從它的開發史找到自己的專業可以展現的切入點。

重新閱讀大龍峒,才知道該地原為凱達格蘭族Paronponk社的居住地,最初漢譯名稱為「巴浪泵社」,後來這地區就稱為「大浪泵庄」,「大浪泵」的台語發音至今未變,但漢名書寫卻已經歷數變,先有道光年的「大隆同」,後有如今的「大龍峒」,皆與當地人祈求昌隆的願望有關。

淡水河東岸為台北盆地最早開發的地區,大龍峒的開發僅次於艋舺而早於大稻埕,這應和早年大浪泵臨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接處的地理環境有關。清初漢人在此墾拓者眾,其中以福建同安移民為多,一八粼五年當地同安人集資興建「保安宮」,奉祀醫神保生大帝,其後並以保安宮建後剩餘建材,在保安宮西側興建兩排店鋪,共計四十四幢,售給居民經商,俗稱「四十四坎店」,「四十四坎」舊址仍在,不過在民國六十年哈密街拓寬時卻拆除了老店面,使得四十四坎店也改變了昔日容顏。

以保安宮為中心的「大浪泵」文人倍出,清末咸豐、同治年間文風最盛,曾有秀才舉人多至三十多人,故有「三步一舉,五步一秀」的美譽,其中聲望最高者當推舉人陳維英,其港墘故居至今仍被尊為「老師府」。據說當年舉人府前皆立高聳旗竿,旗飄處處顯然呈現出一股不流俗套的古城意象。民國十四年台北孔廟改建,地點選在大龍峒中心地的保安宮東側,也充分體現當地地靈人傑之先民共識。

迪化街為聯繫大稻埕與大龍峒的紐帶,早年許多貨物批發都以迪化街為樞紐,至今它仍是布料、染料、藥材、南北雜貨的批發中心,早年據說也有不少染布業在此經營,從這些傳統民生產業的經營活動中,我們終於找到了和天然染色相關的諸多要素,染布業、布疋、染料、中藥、水、船運、晾布架、布旗等等,才使得我們與社區民眾之間的互動有了踏實的基礎。

從去年十月份起,我們每星期日都和一群大龍峒社區媽媽與文化義工在孔廟與舊蘭州派出所進行天然染布活動,每次活動雖然忙碌而緊湊,但所有參與的婦女皆興奮異常,尤其在下午四點過後,當一塊塊用心製作的染布從染鍋中撈出時,一陣陣的驚喜與讚嘆聲此起彼落,得意忘情的媽媽們還會尖叫連連,每次都讓我們為其熱力四射而感動不已。

春節後的第一次見面,是學員們展現期中成果的時候,多數學員都說她們犧牲了年假,竟日耗在染布、拼接、縫綴等女紅技藝上,有的說因此而省下了幾萬元的開銷,但自我禁足之後的成績卻也讓她們心滿意足。其後再經過二、三月的用心投入,兩件大型的集體創作皆已完成,近日將分別展現在捷運圓山站入口與大龍街上,我們分別以「大地本色」與「旗立、綺麗」為名。

在這兩組大型公共藝術的製作過程中,學員們不但要學習認識植物與染纈技藝,同時還要收集地方傳統造形紋樣,並且要把紋樣背後的含意說給其他同學聽。剛開始時,同學間的經驗分享多草草了事,但現在則不同,許多人下台後還不時爭著上台補充,這樣的改變讓我看到了社區學習熱忱,也看到了文化再造的新契機。 .....2005-04-07【台灣日報】

     

 
   

《台灣日日詩》夢的內外\碧果 ....  2005-04-07
戲棚下\陳慧如 ....  2005-04-07
醜小鴨二百年來歷久彌新\林碧堯 ....  2005-04-07
黃武忠昨夜肝癌病逝 ....  2005-04-07
《非台北觀點》大浪泵的染采邂逅\陳縷 ....  2005-04-07
《台灣日日詩》夢的內外\碧果 ....  2005-04-07
戲棚下\陳慧如 ....  2005-04-07
醜小鴨二百年來歷久彌新\林碧堯 ....  2005-04-07
黃武忠昨夜肝癌病逝 ....  2005-04-07

台灣日報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傳真:(02)23516799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  訂報救台灣:訂閱單  

本網站全部圖文係版權所有,非經本報正式書面同意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