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變的藝像——再現亞太女性藝術/游婷敬
2005-04-16

莎聶兒作品中「從你開始」用手指畫滿編織狀的印度圖文,在鏡頭特寫底下,放大強化了東方對印度想像的符碼再現,圖繪此花紋乃是傳統印度婚禮該經的歷程,在此則以各種情境轉譯此儀式。因地域、文化、習俗而創作出的女性藝術,不約而同結合了地、時、事件的概念,在作品中淨化出各自的美學和藝術表現,在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互文指涉,明朗、流動的在對話間道盡了各自的文化立場和觀點。

為台灣當代女性藝術建立自我主體性

再現他者的同時,其實也再現了自己,文化、藝術是一面鏡子,觀照自我、呼應他人,凝望他者、省視自己。一件藝術品真能反映當代社會的面向嗎?女性藝術家如何運用自我生命記憶的基底,創造出動人的當代藝術,如何讓台灣當代、甚至位居於亞太的女性形象有一全面象的關照和看待,這個展覽的確實踐履行了這樣一個使命,為台灣當代的女性藝術,建立自我的主體性,如何建立、如何尋覓,以平面靜態的展覽是一種的方式,女性藝術家在講座中進行對話實踐了經由辯証、討論,將更客觀的對照進而還原當代女性在社會中的意義和處境。

何謂當代女性藝像中的女性形象,是須要經過變證、對應、省視的。為了避免落入西方窺探東方想像的符碼,藝術家吳瑪談何謂當代的亞太女性藝像,她丟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台灣當代的藝術評論、藝術風景追隨著西方的腳步,八十年代的西方,以大篇幅的文化研究、社會學觀點討論女性主義,台灣的藝術文化在經過一段時程後,在九十年代初開始大量的引進西方女性主義的思想,在整體的文化思想潮流中,向西方取經後的女性主義,存留在台灣在地的又是什麼?經過反覆交叉思考,我們能否經由該展覽的舉辦,建立確認自我的主體性,亞太女性藝術展的概念,將企圖為參與東亞地區文化脈絡,蘊生其自我的文化思潮。

在地化的女性主義是吳瑪對於自我藝術創作的一種反省後的行動展現,該展展出她多年與社群組織婦女新知合作的女性藝術創作三部曲:「從妳的皮膚裡甦醒」、「玩布的姊妹」、「裙底下的劇場」系列作品,以社區計劃的方式結合在地婦女的力量,將藝術融入社區團體組織中,讓婦女親自著手創作,藝術品由上而下落實在生活中,強調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出藝術品,不管它是在何種的情境下所完成,重點是所有的藝術創作都在生命經驗化,沉澱而來的完整呈現。

吳瑪的作品以展覽場地的特性為考慮的創作方式,她在空間上留了一大面牆,在牆上寫了以下幾段話:

「你的內褲是什麼顏色?什麼樣的,打死你都不敢穿?如果我們走過的路像一條線一樣,妳的那條線長什麼樣?生命中最有意義的衣服是哪一件?什麼樣的最能代表現在的你?」

曲線性的文字排列,強調了女性創作柔性的特質,彎彎的文字象徵著線的材質,編織出女性藝術所特有的質感,女性藝術結合當地婦女以針織為材質而產生的藝術創作,讓概念先行的藝術理念,為女性藝術在地化做了完整的展現。台灣女性對於身體、形象、個體的肯定,都在藝術家所提問的文字中,給予了最深刻的表達。

黃玉珊導演提出了陰性書寫集體再現的可能性,在相異的時空情境中,在不同的媒介藝術領域裡,有無可能追溯整理出泛亞區域的集體性、觀察女性藝術同一性的陰性書寫,乃是從事電影創作的她所期待的。

長年從事婦運,為女性爭取更多福利和權益的攝影家簡扶育,展出「女史無國界」系列的八幅攝影作品,紀錄自平常角落裡、亞洲女性不平凡的珍貴故事。這些攝影作品以亞太地區傑出的女性藝術家為主角,希望透過一系列寫實的攝影作品和輕描淡寫卻引人深思的文字,彰顯女性在職場、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文字書寫和攝影靜照的並置,是女史無國界系列作品的特色之一,從攝影作品中見其一個個傑出的女性們,在她們姿態臉頰間,女性必須被認同、被尊重,進而被拿出檯面上來看待其卓越成就。

女性必須擁有自主的空間

而現場佈置的主題和概念,乃是以「沙發」為主要的陳設物,和藝術品融為一體的規劃設計,顛覆藝術品的嚴肅性。沙龍展的佈置,讓觀眾進入展場彷彿到一個家庭式溫馨的場域,以較輕鬆的樣貌和大眾分享女性藝術,頗有吳爾芙(VirginiaWoolf)在〈自己的房間〉(ARoomOfOne'sOwn)中所談的概念,女性相較於男性的創作空間和創作品,展現較多對內、對自我的探尋,女性亦常在以家庭為主的空間生活、進行創作;文學作家書籍,陳列在展場的書架、置落在沙發間,與此主題不謀而合。吳爾芙強調女性必須擁有個人自主的空間,讓自我的創作漸漸萌芽生根,用「筆」創作產生自己、讓思想飛翔。將女性藝術放置安排在這樣的空間,無疑也強調了女性創作、女性文學在何種環境和氛圍中被創作,同時亦對於女性所創造出的藝術空間性提出疑問。

另外,對話空間性的提出,「沙發」的擺設,流動性空間的打照,打照藝術品和民眾交流的平台,留給觀者一個位置去觀看。作品和觀者的流動,在一個平等式的環境中被轉移,看與被看、藝術的主體和客體間是流動,並且產生對話的。觀賞者和藝術家論述主權的位置在此空間進行交替,留給觀者一個位置、一張沙發去看,平行的看待對照作品與自我(觀者)之間的關係,更甚地說是作品中的個個女性與觀看者的呼應對話。

除了上述所提的相關女性藝術家和藝術創作的陳述之外,另外還有其他的參展藝術家,如對現代都會女士深刻描繪的女性作家劉黎兒和成英姝;視覺藝術類還邀請電影女前輩鄭明河,以及韓國的邊永妵和蕭菊貞導演進行音像對談。最後,為讓女性主義、東方思維有更深及廣的討論分享,特地邀請評論家美籍華裔的孫康宜和鄭毓瑜談論異族文化中的女性形象。

在變動的時代中,台灣女性藝術中的女性形象,社會中的女性角色,留給世人心目的女性形象,又是何種樣貌?是苦難、是悲情、是救贖,抑或是開朗、明亮、前衛、開放。「流動的藝像-亞太女性創作者講座與展覽」有無可能再現、真實地表露台灣當代女性形象,甚至更大幅面向的討論當代亞太女性形象呢?且讓我們拭目以待。(有興趣了解參與的民眾,請洽台灣女性影像學會:02-27719785;網站http://www.culture.gov.tw。)(下) .....2005-04-16【台灣日報】

     

 
   

《蛻變中的島嶼》歷史台灣/陳郁秀 ....  2005-04-16
《台灣日日詩》漂流木/岩上 ....  2005-04-16
《非台北觀點》消失的後場/周美玲 ....  2005-04-16

台灣日報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傳真:(02)23516799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  訂報救台灣:訂閱單  

本網站全部圖文係版權所有,非經本報正式書面同意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