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年建構台獨論述。
2004-07-26

李敏勇:有人說台灣在1945年終戰前是日本化,但也是一種歐洲化,而在1945年終戰後的歷史發展,是由國民黨政權掌控,讓先前台灣文化發展中斷,進入所謂中國化,由於依靠美援,在台灣某種發展反而是傾向美國化,後來還是有台灣青年日本留學,咱從這樣的推展來看政治、文化、經濟等方向,以及其背後的哲學,當時在日本的「台灣青年」雜誌的發展,是反思我們如何構建出一套我們的台灣文化,及一套台灣獨立的論述。

台灣民族性優於中國

黃昭堂:我在台灣大學就讀是1952到1956年,當時正值金門砲戰期間,是個恐怖時代,我是一個草地囝仔,不知道要怕,1954年那時在選省議員,我就跑去助選,就沒去學校,還讓人當選,後來台南縣長選舉,我還提供房子給人家作競選總部,後遭國民黨恐嚇放火燒,讓我之後一段時間不提政治之事,1960年在日本後才與人籌備「台灣青年」之事,提到此事就要說「中國人」一詞,我記得小時候,在南部草地沒人在提「我們中國人」,到台北才發現台北人還真墮落,滿街都是「我們中國人」,我算了半天反攻大陸不可能成功,當時有首愛國歌曲有「退無可退」一句,我想我們退無可退那就乾脆獨立建國,可是當時我們是學生,沒人理我們,後來在日本認識台灣省議會五虎將郭雨新,其中的連絡人是陳菊,透過他才開始認識比較多的日本政界人士。不過,我在日本其實感受到十分友善,不會如外界所稱會很苦,我未受到歧視,日本看台灣跟中國不一樣,對台灣是有好感的,但日本卻是怕中國的,因為我們台灣的民族性是優於中國。

羅福全:那個時代,我們大家都是一樣的感受,尤其當年蔣介石要連三任時,我們嘉義人對當時要選國代支持蔣介石連三任,大罵他們是違憲;後來我到了美國,在40年前的二二八時,我們便到華府在大使館前抗議,還被美國警方拍照,到日本時,受到的待遇還比美國更好;1970年代,日本、美國、加拿大、歐洲,我都有所經歷,我覺得當時在台灣是動不動就有人被抓,而我們在海外的人,就要更努力去為台灣作一些事。

自救宣言變獨立宣言

李敏勇:接下來我們可以更深入詮釋台灣獨立在日本的發展,以及在日本發生過的我們關心的事情。

黃昭堂:我在台灣大學學到的是,生產與需求的經濟循環關係,但我發現在台灣所學的理論,必須要有資源,但在台灣沒資源,我想日本也是沒資源,即然這樣乾脆到日本去讀;後來考上東京帝大,改讀國際政治,原來論文是研究有關不平等條約,當時與一位精通英、法、德等各國語言的外國學生聊起,最後他問我要推動獨立運動,要廢除的不平等條約是什麼?於是我便轉變論文研究題目為「韓戰時期美國對台灣的政策」,於是開始想建構一套想說服更多人的台獨論述,在日本與王育德,以及金美齡等人,在1960年代開始討論如何建立台獨理論,大家都要寫文章並讓其他人來批判,於是台灣人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論述出現,並且開始出現台灣民族論,後來,一位當年黨外的人士跟他說,講台灣獨立就好,其他台灣民族論等說法就不必了,討論下去還真是很深,在外海傳達時便很簡單說,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本來今年二二八活動要喊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在四處不得的情況,後來,李前總統一喊,報紙就登很大,效果比我喊了30多年還顯著。

台灣獨主是政治選擇

羅福全:提到日本的「台灣青年」,我憶起當年在美國華府的時候,也不完全是誠實的,當時我拿到「台灣青年」印出來的彭明敏「自救宣言」,並不是叫「自救宣言」,而是「台灣獨立宣言」,我當時趕印了4000千份在美國散發,我更募款4000美金在紐約時報上登這篇獨立宣言,在當年房子一棟萬餘美元時代,我這可是大手筆;我當時人在費城,了解美國獨立的歷史,當年美國人的獨立是自己的選擇,與民族無關,是政治的選擇,所以,我覺得我們台灣的獨立,也一樣可以是政治的選擇,這是我們當年在美國追求的意向。

黃昭堂:那個把自救宣言改成獨立宣言就是我,我強調的是,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我常說我是代表台灣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民發言,我當時認為當年彭明敏的那份文件是在台灣不好講真意,我在日本就幫他把真正的意義表達出來,那就是「台灣獨立宣言」。

日本是可深交的民族

李敏勇:繼續下來問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日本是那種類型的國家,第二是日本是那一種社會?

黃昭堂:我覺得日本人是一個可以深交的民族。而且戰前和戰後的日本確差別很大,戰時的日本人比較有民族意識,戰後,日本人的民族主義的確比較消退,他們比較喜歡說自己是地球村的村民,不過,他們的民族精神並沒有消失,因為他們在海外,還是以身為日本人為傲。另戰前日本人比較知道羞恥,道德觀比較強,戰後日本人的羞恥觀念就比較薄弱,雖然如此,日本人的組織性還是很強,合群性比較好,相較我們台灣人,雖然每個人都很優秀,但是不合群,組織性也比較薄弱。

羅福全:1973年時,當聯合國派我到日本時,我認識了一位在日本頗有地位的理事長,但那位理事長的生活很儉樸,對員工也很照顧,他們認為,一個人如果在日本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他對社會就有責任,這正是日本的資本主義的特質和美國不同之處,美國人對國家雖然也很盡忠,但還是較偏向個人享樂主義。

日本東京大學有一個教授說,日本人以前是封建國家,到明治維新時才開始學習西方文明,後來卻想變成帝國主義,但在戰敗後,只好回到現實重新來過,不過近年來努力,的確讓日本相當進步,成為成熟的已開發國家。 .....2004-07-26【台灣日報】

     

 
   

日本多元包容的自由國家。....  2004-07-26
與日交往勿刻意斤斤計較。....  2004-07-26
座談會。....  2004-07-26

台灣日報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傳真:(02)23516799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  訂報救台灣:訂閱單1  訂閱單2

本網站全部圖文係版權所有,非經本報正式書面同意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