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世世代代請勿在美麗的新店溪河畔興建高架道路,堅持走困難但正確的道路吧◎吳其哲。
2004-05-03

早期的德國面臨人手不足,德國選擇了容易走的路,引進土耳其等東歐外勞,由於文化的不同,外勞後裔所引發的文化融合問題,成為德國社會永久的問題。

同一期間,日本也面臨人手不足,但是日本放棄容易走的路,選擇了走困難的路。日本人並沒有引進外勞,以解決勞動力不足或沒有人願意從事的污穢、危險工作問題,因為他們知道後面的代價,超過日本社會所能負擔,因此選擇發展自動化,研發機器人、機器手。這是一條困難,痛苦的路,但是老天爺很公平,崎嶇不平的路,造就過人的實力。日本的製造業終於逐漸超越德國,成為全國的製造業王國,長久以來傲視全球,而日本的社會得以仍然秩序井然,付出的代價最少。

馬路再寬滿足不了貪婪

但這並非日本人天生聰明,日本人也曾經選擇容易走的路,直到現在仍然後悔不已。高度成長期的日本,當然也面臨道路不足,交通壅塞的問題,當時的日本人在主要都市,到處興建經濟、快速的高架道路。醜陋的水泥道路,從此宛如都市叢林中的「庫斯拉」獸,肆虐原本美麗的都市,原本以為只是區區一條道路,但是噪音不斷,只好再在兩邊增設吸音牆,當然效果有限,因此增設工程仍在繼續,而維修工程的耗費也在繼續。

高架道路所經之地,從此成為日本人永遠的痛。當然日本人後來後悔了,現在觀光客到東京觀光,可能覺得東京交通好像沒有在建設了。但是並非如此,日本人學乖了,改在東京的地底,既不妨礙地面交通,也不破壞景觀,日以繼夜、默默地興建地下鐵,走「困難的路」。

風光明媚的溫哥華西岸地區,多年以來面臨嚴重的塞車問題。非顛峰時間,一分鐘內就可以通過的獅門大橋,每天早晚兩次的顛峰時間,便要塞車一二十分鐘,甚至更久。如此嚴重塞車的情形,若在其他國度,早就增設橋樑或者拓寬橋樑,以便車輛通行,但是溫哥華居民選擇困難的路,寧可塞車也不要拓寬橋樑。因為他們知道,景觀一旦破壞,就永遠無法恢復。

當然這個全球評價數一數二最適合居住的地區的居民知道,交通問題基本上與馬路的寬窄關聯有限,最大的關鍵是與人類的自私有關。君不見,馬路越寬敝,製造商就製造越大型越豪華的汽車,來滿足人類的自大。當然,再寬敝的馬路,也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

筆者剛剛結束今年櫻花季18天的攝影之旅。每天塞車在擁擠的不能再擁擠的京都街道,這座美麗的古都,即使每年有數千萬國內外遊客,每天塞得動彈不得,也從來也沒有因為想吸引更多的遊客,賺更多的錢,而興起在美麗寬敝的「鴨川」兩岸,興建高架道路的念頭。京都人深切知道,「愛護地球一分,地球將回報十分」的冥冥法則。

土地不足而興建高架道路,就如同企圖開闢更多的停車位,以解決停車位不足的愚昧想法,因為現代人購買汽車實在太容易了,如果有足夠的停車位,相信台灣的汽車數量,將輕易超過機車的數量。

現在台灣台北美麗的新店溪畔,也面臨了抉擇的問題。環河高架道路,將沿著美麗的河畔高架,據稱是要為了便利交通。雖然居民團體的交通顧問報告顯示,該段道路的弊遠大於利,亦無迫切需要。何況解決台灣交通真正的問題,不是人人一台私家車的高架或高速道路,而是像日本一樣便捷的大眾運輸系統。我們要致力的是減少空氣污染,減少釋放熱源,我們需要的是高度文明的歐美國家鼓勵的腳踏車或電動自行車專用道。

十多年前,泡沫經濟當時,我國人手不足,當時我們也是選擇了容易走的路,引進外勞。現在許多人失業在家;也是同一時期,在世界競爭激烈時,當時我們的企業,也是選擇容易走的路,垂涎廉價的土地與勞動地,企業、工廠大量外移。雖然解決了一時的痛苦,但卻喪失本來可以來得及的產業升級,改善企業競爭力的機會。

捍衛河岸歡迎挺身而出

別忘了!我們只不過是這一塊土地短暫的「過客」!看看京都、看看瑞士等小城、小國所創造出的觀光及經濟效益有多大,就不難了解箇中道理!而號稱要致力推廣台灣觀光的台灣政府或台北縣政府,真的做了正確的決策嗎?

執政當局口口聲聲「相信台灣、堅持改革」!該堅持的不就是走一條困難但正確的路嗎?該堅持的不就是要給我們子子孫孫更好的環境嗎?工程發包在即,請大人們三思啊!

而口口聲聲「愛台灣」的台灣人民啊,我們真有足夠的愛與智慧,去選擇走困難的道路,去愛這一塊土地嗎?還是要敗給只考慮眼前工程附帶利益的少數人,停留在自私自利的低文明國家嗎?

註:5/2日在永和博愛路金甌女中有一場「萬人愛河連署活動」,人民想透過連署,呼籲決策單位選擇走雖然困難、但不會貽害後代子子孫孫的路,需要您的關心與具體的行動!這絕非只是鄰近居民的問題,讓新店溪的美成為大台北、台灣的公共財!

希望有朝一日,當我們牽著兒孫的小手,散步在美麗的晨曦或夕陽西下的新店溪、淡水河等河畔,我們能很自豪地告訴他們:「當年為了捍衛這些河岸,你的阿公、阿媽,都有挺身而出!」

(作者為講義雜誌「哈日毒賣」專欄作者) .....2004-05-03【台灣日報】

     

 
   

家長參與是教改成功契機◎鍾明倫。....  2004-05-03
建請總統在520就職前宣告減刑◎薛凌。....  2004-05-03
政變說由司法認定◎沈其雄。....  2004-05-03
建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  2004-05-03
難道這不是在搞政變嗎?◎黃適卓。....  2004-05-03

台灣日報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傳真:(02)23516799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  訂報救台灣:訂閱單  

本網站全部圖文係版權所有,非經本報正式書面同意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