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族人文學術研討會》專輯新視野、大發現\林明德
2004-11-05

一九七九年,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在因緣際會下誕生,主要成員包括關心民俗藝術的學者專家二十多人。成立的宗旨是:發掘族群人文、整合民俗藝術、再現台灣圖像、重塑鄉土情懷。

二十五年來,基金會立足台灣,扎根本土把握民俗藝術脈搏,開風氣之先,進行田調、研究、維護與保存,不僅累積了許多的人文資源,也例證了文化台灣之美,更進行文化輸出,推動國際文化交流,例如,一九八八年山地傳統音樂舞蹈訪歐團,讓原聲在巴黎發聲,增加台灣的能見度;一九九一年「澎湖民俗文化資源暨觀光活動調查計畫」,為無煙囪工業提供豐饒多元的觀光資源。

長期的田調經驗與體認,讓我們發現:人文資源是多元的機制,其範疇固然包括:宗教、建築、藝術、技藝與飲食,卻是有機的存在。

交通部觀光局阿里山國家公園風景區管理處有鑑於鄒族人文觀光資源的重要與迫切性,特別委託基金會進行為期一年的調查研究。個人因為參與擘畫與執行,願意在這兒做些說明。

阿里山,高山青、澗水藍;鄒族文化獨特,內涵多元。然而到目前為止,其奧妙如迷,仍有待進一步挖掘與解讀。我們的調查研究涵蓋七個子題,即:鄒族祭典儀式(明立國、梁錦德)、鄒族音樂(吳榮順)、鄒族舞蹈(蔡麗華)、鄒族口傳文學(浦忠成)、鄒族建築(陳世國)、鄒族工藝(洪進雄)與鄒族飲食文化(林明德)。

就個人的了解,這種團隊模式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能開出空前的成果,繳交亮麗的成績,一冊五百四十頁的期末報告書,就是最好的證明。

為了展示一年調查研究的成果,並提供觀光視野,我們規劃了一場為期兩天的「鄒族人文學術研討會」,釋放七個子題的精采發現,兼涉觀光發展、文化產業等議題。希望各場域能進行對話,激發智慧,為阿里山的觀光資源與路向建構積極、落實的建議。 .....2004-11-05【台灣日報】

     

 
   

人、自然與神——阿里山鄒族音樂面面觀\吳榮順 ....  2004-11-05
《台灣日日詩》栽在心中的唐竹\鍾順文 ....  2004-11-05
《非台北觀點》建築是裝飾的棚子\徐明松 ....  2004-11-05
鄒族工藝與產業\洪進雄 ....  2004-11-05

台灣日報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傳真:(02)23516799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  訂報救台灣:訂閱單  

本網站全部圖文係版權所有,非經本報正式書面同意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