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者的「母國」之行◎孫慶餘。
2005-05-03

連戰中國之行,因為胡錦濤的加持而備極榮寵,享受不應有的超高格元首級禮遇。連戰果然也投桃報李,說出胡錦濤及中共最愛聽的話,如「九二共識」、「聯共抗台獨」、「台灣民主政治有問題」。儘管陳水扁基於個人考量,在府院黨輪番砲轟之後,又親自肯定連戰「謹守在野黨分際」,如同連戰行前府院黨大罵之後,陳水扁也親自肯定連戰的「投石問路」。但連戰的惡劣行徑,仍該受到台灣人批判。

心無台灣連心態如唐景崧

連戰的主要問題,就是他只有自己,沒有台灣人民,只看到中國,沒有看到台灣,只有一套「國民黨論述」,沒有「現代人論述」,他離開中國雖將近一甲子,他仍徹頭徹尾是「中國」產物。在台灣歷史人物的定位中,他連慷慨激昂卻光說不練的丘逢甲都比不上,而更接近貪財懦弱、臨陣潛逃的唐景崧。

易君左的《大湖的兒女》一書,曾藉回憶父親,談論當年「台灣民主國」及「乙未抗日」舊事,唐景崧是「台北不守後,以重金購得德國公司輪船票到廈門,然後轉回大陸」,適巧與易父同船,易父有詩諷他:「且自全軀保妻子,資多終得擁旌幢」;而台灣本地人則轟轟烈烈抗日,易父稱之為「台民多壯士」、「遠勝官軍十倍」。台灣本地人之抗日,原因如當時《台民布告》自述的:「台民欲盡棄田里,則內渡後,無家可歸。」渡台官紳之無心抗日,原因剛好相反,他們是中國人,並不以台灣為家。

連戰的心態猶如唐景崧這類渡台官紳。國民黨遷台五十多年,包括憲法、體制及心態,都把台灣視為「內地之延長」,因此「逃難民族」、「流亡政府」的症狀異常嚴重。

林芳玫近作《跨界之旅》如此描述:「逃難民族身上有許多吊詭。一方面抱著過渡的心態,隨時準備要到某處去(包括回中國);但是剎那又成永恆,暫時待在某處,一晃眼數十年已流逝。似乎要到哪裡去,但又沒有真正出發;已經在某處很久了,但又沒有歸屬感。漂泊而不曾自由,固著而不曾生根,這是逃難民族的宿命。

認同虛構母國尋根圖太荒唐

更嚴重的是,「流亡政府」自己把台灣當成過渡,又教育所有台灣人培養過渡心理,以虛構的中國(大陸中華民國)做為認同終站及歸屬。於是,當兩岸恢復交流後,大家看到了一幕幕畸形的尋根圖及返鄉圖,連終生沒有去過中國的台灣人都認為自己回到了「母國」,或找到了歸屬感。而其惡劣之尤者,還聯合「母國」要來對付及打壓台灣人(所有拒絕承認是中國人的人),稱之為「台獨」。

連戰會在不凸出「各表」下,附和中共的「九二共識」(也就是「一中共識」),會把台灣最珍貴的民主成就在北大演講中醜化成「台灣民主政治有問題」,會不惜「聯共制台(獨)」或發布「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聯合公報,正是基於這種心態。

「母國」的字源是「土地」。沒有土地,就沒有「母國」。西班牙學者安東尼奧的名著《部族》指出:「人是一種土地的動物。在海上長期航行後,靠岸使人產生特殊的激動。從雲端下降著陸,人才會感到安全。但人又不僅僅是土地的動物,當面對其他土地時,他又是他的土地的動物。」「其他土地意指別人的土地。對一個生於此地的人,土地的優越處就在於是他的土地,是他所屬的人民的土地。因此,人才會將自己的國家定義為國土。在英文中,如英格蘭就是英格蘭人的土地,蘇格蘭就是蘇格蘭人的土地,愛爾蘭就是愛爾蘭人的土地。祖居地也因此稱為母國、家園。」

土地是中性的,只有在為人居住、為人擁有後,土地才具備意義。例如台灣人就是台灣這塊土地的居住者及擁有者,台灣的特殊環境及地域(所謂「命運共同體」)造就了台灣民族。無論台灣人或台灣民族,以台灣這塊土地為歸屬、為國土,這是天經地義的。反而吃台灣米、喝台灣水長大的人,卻不認同台灣,而去認同一個虛構的「母國」,才是不可思議。

中國行末代王孫偏見露餡

這種病態的認同,源自幾方面,或者他不認為屬於這塊土地,或者他認為這塊土地屬於他國,或者他認為其他土地的人才是他的同胞、國人。連戰這趟中國之行,恰恰暴露了他不認同台灣,而認同「一中」,他不珍惜台灣民主成就,而和獨裁政權「相見恨晚」,他不知有「台大傳統」,而視台大為北大「一脈相承」(支脈)的病態偏見,也就是連戰自稱「純種中國人」的那種偏見。

連戰沾沾自喜之處,正是他的可悲之處。一個「逃難民族」、「流亡政府」的末代王孫,不思在台灣安身立命,竟然要去替自己已不屬於(虛構的歸屬並非真實歸屬)的民族立生命。這不免令人想起米蘭•昆德拉談「流亡」的一段話:「你必須做出抉擇。要麼你在回顧過去中度日,回顧你已不在那裡的以前的國家;要麼你就努力把壞事變成好事,從零開始,在你現在置身之處開始新的生活。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這就是何以我不感到自己是流亡者之故。」

(5月2日於台北) .....2005-05-03【台灣日報】

   

 
   

扁稱連守承諾民進黨團,陳景峻:再這樣下去會得精神分裂症...  2005-05-03
綠營54向媚共政客嗆聲,台聯斥為國代選舉操弄民意。...  2005-05-03
游指轉達十共識宋稱為全民發聲,游錫堃澄清宋非特使...  2005-05-03
和促法讓步?橘委:宋回來再說,橘版和促法若無修改綠委堅...  2005-05-03
《公報違法否》吳釗燮:視密會而定,與扁不同調慘遭泛藍連...  2005-05-03
【探針】胡—連—宋已成「一中」核心!◎金恆煒。...  2005-05-03

台灣日報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傳真:(02)23516799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  訂報救台灣:訂閱單  

本網站全部圖文係版權所有,非經本報正式書面同意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