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現知識分子的一個夢想/林明德
2005-02-19

彰師大為國內三所師範大學之一,成立以來,致力於大中部地區師資培育、進修與研究之重任。在全校師生努力經營下,締造了學術新形象,深受學界的肯定。自鄉土議題蔚為趨勢,教材、師資之需求迫切,為了因應實際,國文學系奉命籌設台灣文學研究所。

五年來,連續的申請案,結果雖是「緩議」,但學校對台文所籌設意願卻未曾稍減。目前南北兩座師範大學,均先後成立相關台灣研究所,為了學術均衡發展,台文所再度奉命優先籌設,並負有培育台灣文學專案研究人材,輔助鄉土教材編撰、教法研究,以及提昇台灣文學研究層次等任務。

我們宏觀近年來紛紛成立的相關台灣文學系所,大多以學系或碩士班為主,祇有成功大學台文系擁有系、碩、博三級學階。因而審慎評估台灣文學研究趨勢,決定契合實際,提出第一階段籌設台文所碩士班,第二階段增設博士班。其理由有二:一、結合地緣,建構彰化學,再創文化奇蹟。彰化舊名半線,或稱磺溪,一七二三年設縣,更名彰化,是台灣中部地區政治產業文化交通的重鎮,人文資源豐饒多元,諺語云:「一府二鹿三艋舺。」毋寧說明了彰化的風華;二、目前相關台灣文學之研究所,以碩士班居多,固然可以為培育師資於一時,但對於繼續深造、提昇學術素質,則不能沒有更長遠的計畫。

彰化文風鼎盛,人文底蘊多元,彰師大立足半線,可謂得天獨厚的地緣,尤其是掌握人文脈搏的文學工作者,自當遙契前賢,開創未來,實踐「白沙書院彰師大,半線人文進德門」的大氣概。因此,我們提出台文所設立的宗旨是:扎根半線,挖掘人文資源,整合民俗藝術;探索台灣詩歌,締造詩學研究中心;建構彰化學,重現半線風華。並且擬定努力方向是:

一、結合地緣,發展特色

(一)挖掘民俗藝術,再現半線圖像。民俗是一切藝術的土壤,彰化人文豐饒多元,台文所自當努力投入田調、研究,探索民俗藝術的多元底蘊。

(二)彰化傳統戲曲豐美,高甲戲、亂彈戲、歌仔戲與布袋戲,應有盡有,並且設置全國唯一的「南北管音樂戲曲館」,典藏許多珍貴的文獻資料,台文所基於地緣關係,擬將傳統戲曲列入研究主軸之一。

二、整合人文資源,建構彰化學

(一)整合地方人文資源,建構台灣文化與文學研究重鎮。多年來,本所奉命籌設即展開學術據點的連繫,例如: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彰化縣文化局、台灣文化館與賴和紀念館(數位博物館),未來將進一步合作,以充實台灣文學研究的內涵。

(二)進行系列人文資源調查,包括:

   1.搶救民間文學,訪談耆老,對中部地區的神話、傳說、故事、諺語、歌謠,進行整理、研究,希望能為常民文化顯影。

2.思索人文新景點:彰師大附工,人傑地靈,作家輩出。於文學,有賴賢穎、楊守愚、吳慶堂、林亨泰與康原等;於藝術,有聲樂家吳文修,畫家梁奕,戲偶雕刻家徐柄垣等。本所當進行田調,整理作家生平、相片、作品……,為文學館硬體作準備,期望能成為彰化人文新景點。

3.為文學彰化提供新視野:半線向來文風興盛,傳統與現代兼俱,作家輩出,例如新文學,前輩有:賴和、王白淵、楊守愚、陳虛谷、翁鬧、周定山、洪炎秋、葉榮鐘;當代有:林亨泰、錦連、洪醒夫、吳晟、林雙不,宋澤萊、施叔青、李昂、蕭蕭、石德華等。傳統文學與民間文學也不遑多讓,至為精妙。本所自當有系統規劃,課程設計、專題研究並行,為彰化、台灣文學做出貢獻。(上) .....2005-02-19【台灣日報】

     

 
   

追憶童年往事/王添源 ....  2005-02-19
《台灣日日詩》阿九嬸仔/黃勁連 ....  2005-02-19
《非台北觀點》時光銀行/鍾欣亞 ....  2005-02-19

台灣日報社址:台北市信義路二段88號8樓   電話:(02)23919889 傳真:(02)23516799  免費訂報專線:0800-011-199  訂報救台灣:訂閱單  

本網站全部圖文係版權所有,非經本報正式書面同意不得轉載於任何形式媒體”